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。近年来,淮河流域构建了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,形成了先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体系,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,成为美丽宜居、充满活力、和谐有序的重要生态经济带。
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网站消息,8月21日上午,淮委党组书记、主任刘冬顺主持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周会商会议,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8月17日会议精神,传达贯彻水利部近期水旱灾害防御专题会商要求,分析研判流域汛情、旱情发展态势,研究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。淮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许静,水文局局长徐时进参加会商。
会商分析,截至8月21日,淮河流域累计面雨量590毫米,较历史同期少7%。其中,淮河水系644毫米、少6%;沂沭泗河水系579毫米、少2%;山东半岛446毫米、少11%。流域大型水库及湖泊蓄水量95.64亿立方米,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。目前,洪汝河、沿淮中游、胶东半岛东部轻度-中度缺墒,其中沿淮中游两侧地区中度-重度缺墒。
会商强调,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,继续保持工作状态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慎终如始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。一是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,结合流域实际,制定落实工作清单;二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加强后期台风、秋汛等趋势预测,重点防范局地短历时强降雨过程,细化落实中小河流洪水、中小水库度汛、山洪灾害等薄弱环节防御措施;三是统筹抓好防汛和抗旱工作,加强湖库蓄水、供水分析,指导地方提前储备抗旱水量,保障供水安全;四是继续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督促问题整改到位,夯实安全度汛基础;五是复盘检视流域主汛期、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,找准短板弱项,及时总结提高;六是持续推进雨水情监测预报“三道防线”和数字孪生淮河建设,不断提升流域防御能力。